【補牙物質】港大牙醫學院發現青口助提升補牙物黏合度 可提升耐用度及補牙效果
發布時間: 2022/01/20 15:40
最後更新: 2022/01/20 15:42
青口是常見海鮮美食,原來亦可以仍成為補牙物料。香港大學牙醫學院、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的共同研究發現,青口分泌的具黏性蛋白質中的一種複合物,能加强補牙黏合劑的黏合度,讓補牙物料能持久穩定地黏合於牙齒象牙質表面,有效提升物料耐用度及補牙效果,為補牙技術帶來突破。
補牙療程常用於修補蛀牙、處理牙齒斷裂等口腔問題。牙醫一般先去除蛀壞的牙體組織,然後利用黏接劑,把樹脂複合材料等與牙齒顏色相近的填補物料,接合至牙齒的象牙質表面作修補。補牙物料與象牙質表面會形成微機械鎖結構,達至穩固的黏合效果。然而,由於口腔內長期濕潤的環境,加上咀嚼時撞擊等因素,傳統的牙科黏接劑日久效能可能降低,致補牙物料脫落或出現微滲漏、再蛀牙的情況,因而需要更換補牙物料等跟進治療。
研究團隊發現,青口在濕潤環境中的特强黏力,源自其黏性蛋白質中的多巴(Dopa)成分,啟發團隊從中成功提取出仿生單體「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」(DMA)。團隊將不同濃度的DMA作為新成份,加進黏接劑內以接合樹脂填補物料與象牙質,再以國際標準的攝氏5度和55度冷熱循環老化法,模擬牙齒在日常生活中反復遇上冷熱溫差環境,補牙物料有機會出現納/微米級裂縫和裂紋的情況,測試黏接劑的穩定性和耐用度。團隊利用硝酸銀測試結合界面的納米滲漏狀態,觀察銀粒子在裂縫和裂紋空隙沿着黏合面滲透和沉積的情況,以評估黏合面的注水和破壞幅度。
結果顯示,沒有加入DMA的傳統黏接劑對照組經老化測試,銀粒沿樹脂與象牙質接合面擴散,並滲入到象牙質小管内(納米滲漏沉積由36.57%增加至50.41%)。所有DMA組別都沒有明顯的變化(納米滲漏沉積保持在20%左右)。團隊從而推斷DMA能加強補牙物料與象牙質間的黏合強度及持久度,相信能延長補牙物料的壽命。
領導研究的港大牙醫學院兒童齒科臨床教授姚嘉榕解釋,青口在濕潤的生長環境、海水多變的溫度及酸鹼度,以及種種撞擊下維持黏合度,都跟人類口腔環境類似,以青口作爲研究對象,有助理解如何運用這個特質,解決補牙物料不夠耐用的問題。
港大牙科物質學副教授徐傑漢指出,研究結果顯示,DMA有效維持樹脂黏接強度和界面穩定性,抑制蛋白酶活性,細胞毒性亦跟通用樹脂單體近似,相信未來有商品化的可能。研究結果已於學術期刊《Materials Today Bio》刊登。
一文看清強制檢測方法及途徑:https://bit.ly/3GaxDIb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
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責任編輯:蘇文軒